北有王府井,南有湖南路。作为南京昔日著名商圈——南京湖南路,在过去数年间,随着地铁兴建及南京商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等原因,一度失去昔日风光。
日前,有着200家门店的南京本土老字号品牌——鸡鸣汤包掷2000万元落子湖南路商圈,引发了市民及业界的高度关注。
本土老字号拿下湖南路C位
在“小红书”有着5万多粉丝的生活博主王红(化名)敏锐发现,湖南路与湖北路西南角交汇口显得很热闹。王红说,西南角过去是老南京熟知的海员商场,这里是湖南路的重要门户,只要路过湖南路就一定能看到。她认为,此时,鸡鸣汤包总店开出门店肯定是看中了新的机会。
家住马台街的市民赵谦先生告诉记者,自己见证了湖南路商圈发展的起起伏伏。不过,最近自己欣喜地发现,一批门店特别是知名老字号品牌正在重整升级。一些昔日不知名的杂牌小店不断收缩或彻底淡出人们视野,而真正代表品质和品牌的门店多起来了。比如,非遗餐饮方中山在上周末刚刚进入,而代表了一代南京人记忆中味道的“鸡鸣汤包”总店也即将登场。
逆势投了2000万元,究竟看中了啥?
“短期想赚大钱似乎不太容易!”有着20多年餐饮行业从业经历的宋先生认为,“鸡鸣汤包”抢占湖南路商圈C位,并突破原先百余平方米店铺面积的规模,此次布局湖南路核心区,有些高举高打的意味。“千余平方米营业面积,一年租金500余万元,加上人工、材料等投入,对于本土小吃而言,短期想取得较大收益是有一定难度的。”他补充表示。记者在“鸡鸣汤包”总店看到,门店未正式营业,分为两层。目前,装修的工人正在加紧收尾工作。“按正常进度,国庆节就会开业。”一位电工告诉记者。
“开这个总店一直是我的梦想。”鸡鸣汤包“掌门人”张家军告诉记者:“为开这个总店,前期就花费了2000万元。”
据介绍,在全国200多家门店中,这家即将开出的总店占地面积有约1200多平方米,是普通门店的5~6倍。“这里是代表南京城市面貌的门店,从‘硬件’装潢到‘软件’菜品研发都投入了心血。”张家军说,装修设计团队是从苏州专门请来的师傅,菜品也从原先30多道扩展成100多道,很多菜品专门请了非遗师傅来把控。
“两手抓”南京非遗美食步入迭代之旅
“既要抓老年人,也要抓年轻人”是有着接近70年历史的鸡鸣汤包的新目标。
抓老年人,鸡鸣汤包人士介绍,主要借鉴了广东地区的“早茶”模式——“七点钟,茶楼一营业,很多人就来占座位了,到了八点多钟开始打电话给家里人,家里人陆陆续续就来了。一家人其乐融融,这种氛围我印象非常深刻。”
因此,鸡鸣汤包决定走“亲民”路线,吸引老年人等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。“粥、茶点、馄饨,价格基本在十块钱以内,丰俭由人,还有免费的茶水提供。主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可以带着孩子或者老朋友之间一起喝喝茶、聊聊天的地方。”张家军说。
而面对年轻人,张家军则花了更多心思。首先体现在装修设计上,“我需要年轻人第一眼看见我们的店就愿意走进来的装修”,为此,张家军跑了好几家设计公司才作了最终定夺。菜品的增加则是鸡鸣汤包吸引年轻人的第二个“杀手锏”。“我们特意选了一些年轻人喜欢的食品,比如油端子,以前可能就是萝卜丝加面粉,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不想吃。”张家军边介绍,边用手比划着以前油端子所用面粉的厚度。“第一我们把它改小,第二我们把它改薄,第三我们在上面加了一些火腿肉,这样就有了一个变化。”张家军自信地说道。
除了油端子,张家军还提到了老南京的蒸儿糕,“现在街头到处都有一些老太太推一个小车子,弄个煤炉上面去做这种蒸儿糕,但它里面只有白糖芝麻,很单一。我们把它做成了流心,里面也可以加芋泥馅料,尽可能地让年轻人喜欢上它。”
■专家观点 用心做 未来非遗美食 发展空间巨大
对于老字号入驻湖南路,餐饮协会于学荣会长表示,城市的商业布局,会随着城市的发展、商业业态的形成以及百姓消费的变化而改变。越来越多老字号入驻湖南路其实是由人民、由市场所决定的。
“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些传统老字号已经被淘汰,老百姓不再接受,而有的能够传承至今,这主要是他们坚守着美食的本质,以味道为核心,以便于消费者。”于会长谈到,湖南路商圈的这些老字号,通过在继承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,形成了新时代受百姓欢迎的品种,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也是一种人文的情怀。用心为消费者,消费者也能看到。
“坚守初心、坚持传统、不断创新,用心做更受人民喜欢的、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美食。”于会长认为,只有这样,才能让非遗美食形成合力,做大做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